一千块钱开50倍杠杆 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:用AI提效助力传统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|两会产业观

一千块钱开50倍杠杆 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:用AI提效助力传统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|两会产业观

一千块钱开50倍杠杆

日前,全国两会期间,全国人大代表、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向全国两会提交四份书面建议,其中主要聚焦关于加大人工智能应用端政策支持,推动传统生活服务业加速转型升级。

当下,人工智能正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,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强势突破与开源,极大强化了通用大模型基础支撑能力,让其获取、使用更便捷,开启重塑百行千业的关键节点,蕴藏巨大机遇。我国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凭借技术、设施、市场、数据等优势领先。姚劲波希望,把握机遇,推动落地应用,建设行业大模型,解决落地难题,释放集成效应,助力传统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。

针对目前人工智能发展,姚劲波主要关注三个方面:第一,对传统行业应用端提供精准可持续的资金融资支持,为加速转型升级注入“源头活水”。近年来产业侧智能化升级热情高涨,在传统生活服务行业,“智能+”充分发挥赋能创业、带动就业效能,像数字人面试间、数智人直播、AI经纪人等都带来显著成效。但因智能平台前期投入大、建设周期长,且生活服务行业小微商户多,智能工具推广受阻。所以,他建议丰富政策激励,综合运用贴息贷款等方式降低应用门槛;对民生服务行业智能应用给予针对性支持;将传统行业智能化转型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。

其次,充分发挥行业数字平台的带动引领作用,依托平台化发展提高人工智能工具赋能效益。以传统生活服务行业为例,数字化、平台化是产业规模化、智能化转型的重要牵引,平台能促进数据与智能算法融合,发挥智能工具加成效应。但目前家政等行业数字化率低,制约智能化升级。他认为,运用政策、财税杠杆,鼓励平台智能化建设,赋能中小微主体;加速落实相关意见,培育支持传统服务行业头部平台上市,发挥“头雁效应”。

第三,配套提升传统从业者和社会公众“智能化素养”,培育适应大规模智能化应用的能力和依托。人工智能工具应用,人的因素很关键,从业者对智能化的接受度影响行业转型和就业。以生活服务为例,智能工具已辅助从业者各环节。建议政府、企业、职教机构等协同提升劳动者“智能化素养”,政府征集推广行业实践经验,形成典型案例和可复制机制。

南方+记者 叶丹一千块钱开50倍杠杆